时间 2023-11-24
栏目

国内

阅读

1456

饮料种类丰富 健康理念与“肥宅快乐”并存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我国饮料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传统厂商、市场新贵、跨界玩家纷纷推出多样化产品,赋予了行业新的发展特征。

一、产业概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软饮料消费市场之一

饮料是一种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又可以具有提神、补充水分和营养等功能性的快消品,改革开放以来,饮料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兴行业之一,为中国快消品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饮料产业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加税收、带动产业上下游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

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软饮料消费市场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饮料的全国累计产量由2013年的14927万吨,发展至2022年的18141万吨,产量规模扩大了22%,据中国食品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饮料市场规模达到12478亿元,长期增长趋势明显。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新人群、新需求的涌现正在催生饮料行业走向全新的变革时代。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饮料现存相关企业783.3万余家;其中,2023年1-10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5.2万余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26.7万余家位列区域首位;湖南河北分列二、三位,分别拥有13.9万余家以及11.9万余家;

从成立时间来看,50.2%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0年以上的相关企业占17.3%

二、产品品类分析:种类丰富 健康理念与“肥宅快乐”并存

饮料产品众多,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茶饮料、无糖饮料等品类“异军突起”,成为多家企业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户外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功能性饮料这一小众市场的发展,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仍是多数人的心头好,“快乐肥宅水”依然能“打”。

包装饮用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包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根据《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2020年版),包装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包装饮用水仅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根据Euromonitor,2020年我国软饮料行业规模5735亿元(含包装水),其中包装水行业规模约2159亿元,约占全部软饮料的37.6%。2013-2020年包装水复合增速为4.6%,行业规模7年增长1000余亿元。根据Euromonitor,预计2025年,我国包装水市场规模将达至3131亿元,占全部软饮料的40.9%,2021-2025年复合增速将为5.0%,预计未来5年行业规模将再增1000亿元。

与发达市场对比,我国包装饮用水零售的消费市场潜力仍有极大的挖掘空间。我国的人均包装饮用水零售消费量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按目前我国包装饮用水零售产量,人均年消费包装饮用水仅有1.5升,相当于意大利人均消费水平的1%,如果人均消费增加1升,包装饮用水零售产量将比目前增加三分之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消费差别的缩小,包装饮用水的消费市场将由大中城市扩展到中小城市,由旅游流动人口扩大到常驻人口,由富裕家庭到一般家庭。包装饮用水零售消费市场将继续扩大。

茶饮料:国潮兴起 民族味道复兴

“平平无奇”的茶饮逆袭饮料市场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健康的日益重视,0糖0脂0卡0添加的概念逐渐走强。

据某网络平台的统计数据,截止2023年9月,京东平台上茶饮料的商品总销量为940万+,商品总销额突破5亿元。京东平台上茶饮料相关店铺数和品牌数分别约为510+和180+。且从销售趋势看,今年2月-6月茶饮料市场的增长趋势较猛,后续月份也保持着较好的销售表现。

零点有数发布的《2022年中国无糖茶饮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无糖茶饮产业已经步入成长期,并已进入快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品类市场进一步成熟,预计到2025年,中国内地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无糖植物茶市场快速发展,作为更具有新鲜感的茶饮产品,未来增长预期超30%,增长率方面远超其他品类。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愈发增强,拒绝代糖、追求本味的产品正在发展成为未来拓展茶饮料市场的主力军: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无糖的产品更健康,相比于代糖产品,追求茶本身的味道的产品,也正在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消费者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也有利于茶文化的发展。国潮的兴起、民族味道的复兴,消费者开始重新认识茶、了解茶、爱上茶,当茶不再是守旧、古板的象征,年轻的用户不再排斥茶,而更乐于接受、品尝,也为无糖茶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的契机。

碳酸饮料(汽水):产品升级,抵挡市场变化的冲击

独特的口感+便于工业化生产,碳酸饮料成为全球各地软饮料先驱品类。碳酸饮料起源于1886年可口可乐的诞生,早期是作为提神、镇静及止痛的药品。在清爽刺激的独特口感基础上,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原料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故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消费者普遍具备购买能力。而二战爆发及贸易全球化,将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从美国带向全球,也成为了各地软饮料工业发展的先驱品类

目前我国碳酸饮料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稳步发展,整体增长缓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碳酸饮料市场规模达849.6亿元,2014-2019年中国碳酸饮料年复合增长率为2.67%。预计市场在气泡水和无糖饮料的新趋势下,市场规模将较大提升,到2024年可达1082.4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4.96亿元。

碳酸饮料的优势是口感高,适合年轻消费者,并且消费群体已经形成消费习惯,但自身含糖量太高,除了糖分没有任何营养成分,而且容易引发肥胖和糖尿病是自身的劣势,目前国内市场推行无糖、低糖饮料,碳酸饮料应该结合市场趋势,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升级,来抵挡市场中果汁即饮茶类饮料和控糖政策对传统碳酸饮料的冲击。

功能性饮料:摸着“消费者过河”从探索期向成长期迈进

功能饮料是通过在饮料中添加某些功效或营养成分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科学搭配,形成可调节人体功能,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饮料产品。功能饮料的配方成分与其他饮料略有不同,前者含有矿物质、电解质以及其他营养成分,部分运动或能量功能饮料含有咖啡因以及牛磺酸、赖氨酸等氨基酸成分,具有缓解生理性疲劳、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等功效。

就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而言,中国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按销售量计算,中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为9.2升,仅为美国的9.9%,日本的22.4%以及英国的26.9%。人均消费量与可支配收入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在未来数年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2021年,功能饮料各品类线上销售额均保持高增速。其中,运动饮料增速最快,达68.4%,能量饮料增速则不及运动饮料的一半,导致其在整体功能饮料币场所占比重下跌4.1%,但能量饮料仍是功能饮料赛道中比重最大的品类。

三、投融资分析:北京、广东以及上海,三地融资事件位居前列

近年来,“新消费”理念崛起,茶饮、咖啡等饮品成为“风口上的猪”,成为众多投资机构的“猎物”。其中,既有机构“无行业可投”的尴尬,也有消费者对于品类创新的热爱与追逐,促进企业不得不“正确”认识消费者的需求,创新产品与销售渠道,提升企业的“存活率”。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广东以及上海,三地融资事件位居前列,分别拥有20起、16起以及6起。饮料产业的发展与地域的消费潜力,消费人群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北上广”拥有前卫的消费人群、消费理念,较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是众多厂商的必争之地。

从轮次来看,天使轮、A轮以及战略投资,三者位居前列,分别有18起、12起以及10起。早期投资仍是产业的主流趋势。

从投资机构来看,多家知名机构,诸如:红杉资本中国梅花创投高瓴投资等出现在清泉出山零度果坊等企业的股东名单之中。

四、专利分析:饮料也是高科技 发明专利位居多个饮料品类专利第一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饮料不就是一瓶水,一罐可乐而已,相较于科技行业,没有什么技术海量,但可口可乐屹立世界120多年,包括配方、包装在内的各项专利构建起发展的基石。在如今这个“卷”的时代,如何创新,引领时代发展,满足用户需求,专利就成为企业的“秘密武器”,出奇制胜。

从天眼查专利数据来看,包装饮用水茶饮料碳酸饮料以及功能性饮料专利数量与类型也各有不同。

其中,截止到目前,包装饮用水专利申请超70项,从类型来看,外观设计有30余项、实用新型以及发明专利有20余项;从近5年专利申请的年份来看,2022年所申请的数量位居前列拥有16项。

茶饮料,截至目前,所申请专利超2200项,从类型来看,发明专利占比超85%,位列第一;从近5年专利申请的年份来看,2020年所申请的数量位居前列拥有155项。

碳酸饮料,截至目前,所申请专利近500项,从类型来看,发明专利260余项、实用新型140余项、外观设计70余项;

功能性饮料,截至目前,申请专利780余项,从类型来看,发明专利510余项、实用新型200余项、外观设计70余项;从近5年专利申请的年份来看,2019年所申请的数量位居前列拥有76项。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饮料作为与消费者生活最为紧密的行业之一,重中之重还是需要以消费者,以消费趋势为中心打造产品,才能方得始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